9月19日至22日,第十屆中國圖學大會(China Graphics’2025)在湖北武漢舉行,大會以“智算共生,圖啟新篇”為主題,由中國圖學學會主辦,華中科技大學承辦,亞洲圖形學學會、湖北省圖學學會協辦。作為本次大會特別合作伙伴,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統呈現了在國產三維圖形、AI賦能設計與工程數字化方面的最新進展。
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、總裁袁正剛出席大會開幕式;副總裁、技術中心總經理李賓作《國產三維圖形技術的開放創新探索》主旨演講;副總裁、AI創新院智能設計部總經理陸志國在“AIGC創新設計研討會”上分享廣聯達在AI設計平臺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;房建BIM產品線副總經理譚喜峰在“龍圖杯”頒獎典禮上介紹產業AI賦能建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探索。同時,廣聯達榮獲“優秀團隊會員單位”,由廣聯達提出的“基于AI的建筑場景三維重建及語義建模”入選2025年“十大難題難點及前沿熱點優秀課題”。 李賓:推進國產圖形引擎迭代,加速產業落地 在大會主旨演講中,廣聯達副總裁、技術中心總經理李賓圍繞國產三維圖形技術的發展路徑,分享了公司在核心技術創新和產業實踐方面的思考。他指出,在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的時代背景下,國產工業軟件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。一方面,補齊短板、實現國產替代是大勢所趨;另一方面,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,支撐數字孿生和行業一體化升級,已成為未來的重要方向。 李賓強調,圖形引擎、幾何算法等“卡脖子”環節不是單點技術難題,而是系統工程,需要產學研用的長期協同。他呼吁產業界和軟件企業要真正深入真實工程場景,以“越用越好用”為目標,不斷打磨國產軟件的能力。 在實踐中,廣聯達已經完成三代圖形引擎的迭代,逐步實現了從幾何建模、渲染,到參數化設計、曲面造型、開放平臺架構的全面提升。如今,公司正加速邁向“圖形引擎4.0”。在這一階段,廣聯達幾何引擎圍繞開源引擎OCC在CAX一體化場景中的應用,在曲線曲面擬合、幾何求交和幾何修復處理中的一些疑難卡點問題進行了優化,并獲得合作伙伴的應用驗證。與此同時,公司還面向制造業CAD需求進行探索,在參數化零件和裝配設計中引入直接建模,支持二維與三維一體化的快速概念設計。通過具體的生產樣例牽引,廣聯達已完成V6發動機建模和冶金軋機裝配等測試,為后續的產業化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。 在生態協同方面,廣聯達參加央企BIM軟件創新聯合體專項的《網格建模與編輯技術》、《幾何約束求解技術》和《面向復雜工程的BIM基礎平臺》三項課題,部分能力已集成進入中國電建華東勘測設計院的三維設計平臺CyberStation中,并支撐華東院通過中國信通院的自主研創評估。 李賓表示,國產三維圖形技術的突破不僅是技術層面的攻堅,更是產業升級的必經之路。廣聯達將繼續通過持續迭代和開放協作,推動國產圖形引擎在更廣泛的工程場景中落地應用,為行業用戶提供更加可靠、可控、可持續的數字化底座。 陸志國:AI平臺驅動建筑方案設計格局重塑 在“AIGC創新設計研討會”上,廣聯達副總裁、AI創新院智能設計部總經理陸志國分享了公司在AI與建筑設計融合方面的最新探索。他回顧了廣聯達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長期布局:自2015年建立AI研究團隊以來,經歷了大數據、深度學習到行業大模型的發展階段,并在2023年全面推進“All in AI”戰略,2024年發布了建筑行業大模型AecGPT和行業AI平臺。 陸志國詳細介紹了“產業AI”的概念,強調人工智能必須與行業知識和應用場景緊密結合,才能真正解決產業中的實際問題。他展示了廣聯達面向建筑設計推出的AI原生方案設計平臺CONCETTO。該平臺聚焦概念和方案階段,通過AI引擎驅動,實現設計方案的生成、BIM和CAD模型的自動構建,以及多維度指標的快速分析。 與傳統依賴十余種軟件拼接的割裂流程相比,CONCETTO致力于打造一體化的設計工作流。平臺兼容SketchUp、Rhino、CAD等主流設計軟件的數據導入和導出,支持場地復原、自動排布、多方案生成,并在日照、風環境、碳排放和成本估算等環節提供實時反饋。例如,風環境分析可在10秒內完成,成本估算基于數萬個真實項目訓練而成,可在早期階段將誤差控制在合理范圍內。 他還特別提到AIGC在建筑效果生成中的應用。雖然市面上已有不少生成式工具,但建筑師對多角度一致性和細節準確性的要求極高,這也是AIGC在行業落地的難點。對此,廣聯達結合自研的三維建模引擎與生成模型,針對鳥瞰圖像、幕墻細節和多角度一致性等問題進行了專項優化,推動AI成果真正可用于設計交付。 陸志國表示,CONCETTO已在多家國內設計院應用,幫助設計師在方案階段實現更高效的創意探索與科學決策。他強調,廣聯達將繼續深耕產業AI,推動AI技術與建筑設計的深度融合,為行業建立起更加智能化、可持續的新型設計范式。 譚喜峰:以產業AI賦能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在2025全國BIM高鋒論壇上,廣聯達房建BIM產品線副總經理譚喜峰分享了公司在產業AI應用上的最新實踐。他指出,人工智能要真正服務于建筑行業,必須牢牢把握“應用場景—數據—算法”的閉環邏輯。“應用場景”是產業AI行動的原點和落腳點。離開場景,數據將失去價值;缺乏行業知識,算法就會變得盲目。因此,廣聯達提出了“三高一專”的方法論,即聚焦高價值場景、建設高質量數據、打造高可靠模型、依托專業AI平臺,以此作為產業AI落地的核心抓手。 譚喜峰介紹,廣聯達正在重點推進“設計—成本—施工”一體化的數字化方案。在設計環節,AI與BIM深度融合,設計效率提升,實現高質量設計和高價值交付。廣聯達的協同設計工具支持“邊畫邊算”,設計師在建立BIM模型后,繪制圖紙的同時即可得到實時算量和造價反饋,對比不同方案的經濟性與限額指標。據測試,典型算量環節的效率提升可達三倍以上。在此基礎上,結合BIM數據標準SDIC,系統還能打通內部產品與IFC、PKPM、YJK等生態軟件,實現從設計到施工的全流程數據貫通。 他強調,產業AI不是“高大上”的口號,而是要真正解決工程一線的痛點。通過在成本精細化管控、施工精細化管理等場景的落地,AI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更科學的決策和更高效的協作。同時,廣聯達也提醒行業避免“重基座、輕場景”的誤區,不能只停留在技術堆疊,而是要把有限的資源投向能產生實效的業務場景。 譚喜峰表示,未來廣聯達將繼續依托產業AI,打通崗位、項目和企業三個層次,推動建筑業在提質增效、降本減碳上的全面升級,助力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。 通過本次大會的交流與碰撞,行業對于國產三維圖形技術的突破、AI在建筑方案設計中的應用,以及產業AI對工程建造的深度賦能,都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熱度與期待。廣聯達的分享不僅回應了行業的核心關切,也為數字建造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了思考與啟示。 在此背景下,廣聯達將繼續秉持開放創新的理念,與科研機構、設計院及產業伙伴協同共進,從底層核心技術到上層業務場景不斷探索,以技術進步驅動產業升級。正如大會主題所傳遞的愿景“智算共生,圖啟新篇”,廣聯達將以自主創新為引擎,以產業落地為目標,推動建筑業邁向更高質量、更可持續的數字化未來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