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12:35:10
分享:自改革開放以來,受益于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、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、固定資產投資的不斷增加,建筑施工行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一大支柱產業。近10年來,其占國內生產總值(GDP)的比重從2002年的15%開始一直保持逐年增加的趨勢,如圖1-1-1所示。至2012年,我國GDP總量約51.93萬億元,其中建筑施工行業總產值約13.53萬億元,占GDP總量的26%[1]。

圖1-1-1 2002—2012年建筑施工行業總產值與GDP
建筑施工行業對經濟增長具有巨大的拉動作用。改革開放初期,建筑施工行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約為4%,至2012年,該比重增加至近7% [1]。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,從2009年“4萬億”刺激政策的出臺,到2010年的房地產限購,再到2012年中央“保增長”基調的確定,建筑施工行業已然成為經濟發展的“晴雨表”與“壓艙石”。
據統計,建筑施工行業需消耗鋼材、水泥、五金等多達2000多個品種、30000多種規格的產品,涉及行業數目多達50余個。這為相關行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,其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毋庸置疑。近年來,我國建筑施工行業每1元的產出,需消耗其他部門的產出約2.5元,為社會貢獻總產出約3.5元。以該比例計算,2012年,建筑施工行業產值約為13.53萬億元,帶動其他部門的產出約33.8萬億元,向全社會直接或間接貢獻的產值高達47.36萬億元[1]。
作為人力密集型產業,建筑施工行業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。據統計,至2011年年底,我國的建筑施工行業內共有企業72280家,從業人員達3852.4萬人[1]。其中,大量崗位屬低端崗位,這對解決低收入人群的就業、生活問題,推動中央提出的“促就業,保民生”政策的實現作出了極大貢獻。此外,建筑施工行業對其他行業巨大的帶動作用,間接地向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。
我國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,同時由于國內建筑施工行業競爭的加劇,我國工程總承包企業正在不斷加快邁出國門的步伐。近10年來,依靠低成本的優勢,我國的承包商在國際市場中具有較強競爭力,并獲得了快速發展,如圖1-1-2所示。至2012年,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已達1166億美元[1]。這對創收外匯,擴大就業市場,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具有重大意義。

圖1-1-2 2003—2012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[1]
在我國社會經濟穩步發展、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的大背景下,新型城鎮化的興起、大規模保障房建設的展開、大量政府主導的區域投資計劃的推出,為國內建筑施工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增長點。同時,隨著我國承包商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不斷加強,國際市場空間也將更加廣闊。這些都預示著建筑施工行業未來一段時間內在總體上保持增長態勢,并繼續在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中保持支柱地位。